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買書 看書 藏書

 
 
 
 
 
 
 
今天上閱讀測驗時談到Harvard的一位教授用戲劇 小說 短篇故事來授課
 
該門課程大受歡迎
 
英文老師說上課偷讀小說的學生是不需要擔心的
 
因為他碰到問題會有辦法解決
 
課本上不會教你碰到情感上的困難 人際間的疑惑 內心裡的糾結該如何處理
 
但小說會
 
作者把幾十年的人生經驗濃縮為一本書呈現給世人
 
透過自身的閱讀 反思(若是自己碰到會如何做?) 頓悟
 
進而得到課外讀物想教給你的處理事情的方法
 
但老師說要讀的是文學作品諸如 安娜卡列妮娜 戰爭與和平等等 而不是一般小說
 
而且老師看到學生在閱讀某本書時要因材施教
 
告訴他那本書有哪些內容比較偏
 
要學習正規的東西別往歪偏的那邊走
 
這是閱讀的意義
 
而我自己呢?
 
小時候我幾乎完全不碰書本
 
活力旺盛蹦蹦跳跳
 
沒人跟我玩時情願在媽媽身邊猛喊無聊也沒有半點翻閱故事書的意願
 
到國小時媽媽總說要多看課外讀物
 
因為對考試有幫助且上了國中後定不會再有時間給妳讀課外書
 
當時尚未面臨任何重大考試壓力也未體嚐丁點世間冷暖的我根本把這些話當耳邊風
 
偶爾心血來潮翻看書本都是挑圖片多過文字的
 
那才吸引我!
國二那年轉學到私立中學認識了carbon
 
她是個優秀的女孩
 
學科成績總是全年級前兩名
 
作文滿級分更是家常便飯
 
鋼琴 長笛是她的才藝
 
不過她最愛的還是閱讀
 
聽說她小學時下課總在教室看課外書看到老師叫她不准再看要出去玩
 
我呢?
 
我下課前十分鐘屁股就開始躁動
 
下課鐘一響"咻!"的一聲就衝去搶盪鞦韆了
 
不玩到上課鐘響決不罷休
 
有次還因此跌個大跤 褲子跟膝蓋都破了個大洞
 
鋼琴 小提琴 畫畫 打擊樂 跳舞我也都涉獵過
 
只是皆無果
 
南轅北轍的我倆卻成為最好的朋友
 
她影響了我
 
讓我開始閱讀 開始想讓自己不一樣
 
當時國文老師也都說要多閱讀作文才會寫得好
 
但我讀了一些課外讀物作文卻沒什麼起色 說出來的話也不太有內涵
 
對於那些小說只覺得故事情節好看而已
 
沒有悟出什麼道理 體察任何為人處世的方法 與內容也無共鳴
 
也就是說有讀沒讀是一樣的
 
 上了五專我仍持續的閱讀著
 
但真正開始對書的內容有點感覺是從為期一年的全年實習結束後才有的
 
在醫院打拼的那一年我體嘗到人情的冷暖  人間的百態  大人世界的複雜與心機
 
除了學理外我學到更多的是如何在社會中生存
 
社會大學不是一個努力讀書就會有好表現 好機會的地方
 
會不會做人才是影響你成功的關鍵
 
有了一點淺薄的社會經驗讓我和課外讀物產生許多前所未有的共鳴
 
深刻了解作者所寫所述為何物
 
就像村上春樹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裡所說
 
"人心和人心不只是因為調和而結合的
 
而是以傷和傷 以痛和痛 以脆弱和脆弱 深深結合
 
這才是真正的調和的根底所擁有的東西"
 
姜戎的"狼圖騰"也透過觀察草原狼的行為 社會型態和蒙古草原上萬生萬物的互動
 
反映出人類的貪婪 人性的醜陋
 
"奇風歲月"則是將青少年對於是非 生死的矛盾與掙扎描繪得淋漓盡致
 
這些都讓我很有感觸
 
進而想再閱讀更多更廣泛的文學作品
 
想探索更多更多人性的奧妙
 
吸取更多人生道路上的前輩們的精華
 
現在上博客來買課外書變成是我對自己的一種犒賞
 
閱讀對我來說不再是痛苦 而是種享受
 
我習慣將書本用書套包復好好的收藏
 
因為古人說: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
 
為所得之淺深耳"
 
就像媽媽告訴我:
 
"讀書很神奇
 
當妳十歲 二十歲 三十歲 四十歲讀同一本書時
 
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所以我要好好收藏目前所擁有的課外書
 
幾年後人生閱歷又豐富些時再翻讀
 
相信會有不同體會與感悟
 
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陳文茜 像補習班英文老師 像五專的國文老師一樣
 
成為一個有內涵的讀書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